7月30日,2025年深圳第四期裁判技术讨论会在深圳职业技术大学西丽湖园区举行。中国桥牌协会国家级裁判罗晨晖担任主讲,来自全市的10名裁判员参加讨论会,其中国家一级裁判1名、二级裁判3名、三级裁判6名。
本次讨论会以7月下旬举办的"深圳杯"桥牌锦标赛判罚案例为切入点,重点围绕"打破节奏的叫牌"和"错误信息"展开深入研讨。
在"打破节奏的叫牌"专题研讨环节,罗晨晖结合具体牌例,对相关条款进行了深度解读。裁判们在赛场上需要准确区分战术性思考与违规停顿,在保障比赛流畅性的同时维护竞技公平。往往接到一个案子,需要做到观察停顿时长、分析叫牌进程并评估可能影响。叫牌长考不仅是时间把控问题,更关系到比赛公平性的维护。
针对"错误信息"判罚专题,参会裁判首先对原始案例提出判罚意见,随后罗晨晖引入具体的例子和相关规则,引导大家从规则本意出发进行思考。这种互动式教学使裁判们对信息纠正、非违规方权益保护等难点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
本次讨论会采用"案例研讨+情景模拟+专家点评"的立体化培训模式,既涵盖规则条款解读,又涉及国际最新判例动态,让与会裁判们对规则有了更深刻更科学的理解。罗晨晖在总结发言中指出:随着桥牌运动的发展,裁判工作既要坚守规则底线,又要理解竞技本质。裁判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,对待执裁工作的态度要端正,要把执裁的过程和结果都进行记录,“每一副牌都要做好被申请仲裁的准备”。
本次讨论会,与会裁判纷纷表示,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极具实效性,特别是国家级裁判的现场指导,帮助大家解决了实际执裁中的诸多困惑。本次讨论会的成功举办,不仅提升了深圳桥牌裁判队伍的专业素养,也为推动桥牌运动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2025年开始,深圳市桥牌协会、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桥牌协会共同推动桥牌裁判梯队建设,支持青年裁判担任各级别比赛的执裁工作,组织青年裁判开展不定期的讨论会,同时建设线上裁判课程资源库,全面推动裁判队伍的培训和可持续发展。(文/陈嘉莹)